中国亲自带头,领着上合组织9个国家声援伊朗,结果印度这匹害群之马,又一次站在了上合的对立面。
以色列对伊朗的突然袭击,在全球引发哗然,各方也都纷纷出面表态。其中,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,是对以色列的做法予以强烈谴责。

上合组织在公告中提到,以色列的侵略行动针对了伊朗平民以及核设施,严重违反国际法原则以及联合国宪章,损害了伊朗的主权,并破坏了地区和国际的安全形势。
上合组织还强调,任何有损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行为都不可接受,该组织将坚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。
虽然对于袭击伊朗一事,以色列有着自己的一套说辞,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,想必没有多少人是认不清楚的。
更何况,伊朗已经成为了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。此时伊朗遭遇了以色列的无端袭击,上合组织自然要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。
事实上,这也是中方的立场。中国外长王毅就指出,中方明确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的主权、安全和领土完整,支持伊朗捍卫自身的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。

在与以色列外长萨尔的通话中,中国外长还不止一次强调了“不可接受”这四个字。毫无疑问,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国兼核心力量,中国必须要站出来亮明立场,主持公道。
这不仅是给伊朗一个公道,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,为维护国际秩序而付出的努力。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仗着自己的实力,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对其他国家发动袭击,整个世界无疑会陷入巨大混乱。
然而在此之际,另一个上合组织成员却突然跳了出来,跟整个队伍“唱反调”,这个国家就是印度。
印度外交部出面表示,上合组织就以色列和伊朗的事态发展发表了一份声明,印度“没有参与”上述上合组织声明的讨论。
按照印方的说法,在以色列和伊朗的恩怨上,印度持有“独立立场”,那就是敦促利用对话和外交渠道努力缓和局势。在印度看来,国际社会也“必须”朝着这个方向努力。

另外,印度外长苏杰生还告诉伊朗外长,国际社会对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感到深切担忧,强调有必要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,恢复外交接触。
作为基本立场,呼吁和平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问题,但在以色列和伊朗的这轮局势升级中,率先动手的以色列明显要负起主要责任。对于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,还是要有明确的立场。
然而,对于谁先动手?谁该负责?这些最重要的问题,印度却避而不谈。这时候看似中立地呼吁“和平”,与拉偏架没有任何区别。
而整件事情更重要的,无疑是印度与上合组织“划清界限”的做法。
虽然大家都知道,印度在上合组织中有些“不合群”,但再怎么说,这个国家都是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。同为上合成员的伊朗,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,印度于情于理,都必须发出正确的声音。

这也是印度想要成为一个“有声有色的大国”,必须去做的事情。
然而,印方现在的做法,不仅直接对上合组织的工作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,堪称一匹“害群之马”,更是与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背道而驰。
而莫迪政府之所以这么做,说到底还是为了印度的“小利”。
长期以来,印度和以色列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,特别是在军事合作领域。这使得印度在谴责以色列一事上极为谨慎。在2023年新一轮后,印度官方模棱两可的态度就是最明确的例子。
而相比至少要注意“国际观瞻”的莫迪政府,印度民间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了,不少人明确在巴以冲突中支持以色列。

甚至国外已经有消息称,在伊朗遭遇袭击后,他们在国内抓了一批以色列间谍,其中有不少印度人。不过,关于这则消息的真伪,还需要更多的事实去判断。
同时,“逆反心理”或多或少也是印度这么做的原因之一。
在上合组织中,印度的地位一直很微妙,主事人是当不了的,但少了他似乎又不行。对于这样的现状,印度一直不是特别满意。在他们看来,印度作为大国,应该有话语权。
这一次,上合组织出面谴责以色列的做法,可能会让印度觉得失去了主动权,进而感到不满。
这或许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印度非要强调,自己没有参加上合组织的讨论。毕竟如果他只是想亮明自身独有的立场,完全不用加上这一句话。
而这次的事件,再次暴露出了印度在上合组织中的尴尬位置。但说到底,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印度自己身上。印度不能觉得有利可图,才参与上合的工作,觉得与自身“小利”有冲突,就高高挂起。
长此以往的结果,就是印度会逐渐失去一些国家的信任,并距离他们口中“有声有色的大国”,越来越远。
